西南交通大学多措并举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文章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近年来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精神,始终站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强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学校在2007年制定了《关于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完善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2009年成立了政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多年来,学校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为魂,教学为基”的工作理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学科建设为支撑,切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学生欢迎、终身受益的精品课程。
   
    ——创新思路,全程建设,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西南交通大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各个环节的建设,每年投入40万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款和40万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基金,全方位、多渠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坚持以精品课申建为龙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校要求各教研室对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研讨,每学期不少于4次,认真学习、钻研新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研讨改进教学方法,编制内容充实、生动活泼的电子课件,积极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目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3门课程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5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章”获得者3名,8人获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案例”、“优秀教案”、“优秀课件”等;先后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三项,多人次在四川省讲课比赛中获奖。
   
    二是坚持建好教学实践基地,抓实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围绕教学内容,制定实践性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努力建好一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如两个以支援农村教育为目的的挂牌实践基地:成都市成华区红花学校(全国第一个公办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和成都市郫县安靖学校(以留守儿童为主的学校);积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暑期社会调查、“三下乡”活动、“四进社区”活动及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拓宽实践性教学渠道。2007年,《认识农村 认识中国——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文集》公开出版;思政课教师指导学生调研撰写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学生农村社会调查报告集》成为成都郫县安靖镇干部必读材料。
   
    三是坚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本科教学基地”建设,搭建“三位一体化”平台。“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本科教学基地”(简称“基地”)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教学实践、师生沟通、辐射示范的平台。“基地”建设以教学、科研和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三位一体化”为着力点,开展新方案教学研究,总结和推广教学经验,推动师生互动交流;通过加大教育教学资源网站建设力度,使其成为汇聚相关教学资源、展示教学成果的重要窗口。
   
    四是坚持实施全方位考核模式,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法。学校在考试方法上积极探索实施全方位考核模式,结合课程特点努力做好题库建设工作,严格执行统一考试制度;不断改进考试方法,把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结合起来,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卷面成绩与日常表现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的科学性。
   
    五是坚持突出“六化”改革主线,促进形势与政策教育取实效。学校针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特点,坚持突出教师队伍专家化、教学内容专题化、教学过程研究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六化”改革主线,逐步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狠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关键。西南交大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造诣深厚、具有创新精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梯队。
   
    一是坚持培养与引进并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学校提出加速培养和引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国内外进修和攻读学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西南交通大学高层次教师队伍建设系列计划”,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目前,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已有26人获得博士学位,13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具有教授职称的12人,副教授职称30人;年龄在5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主力军。2009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二是坚持以科研促梯队建设,提升中青年教师学术水平。学校注重发挥学术带头人的积极作用,围绕学科建设总体规划,学术带头人主要负责科学研究课题的设计和实施,组织研究队伍,以科研为纽带,提升中青年教师学术水平,培养学术梯队。学校还专门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开辟科研项目申报窗口和出版项目申报窗口,从每年40万的思政课建设基金中拿出专项经费予以支持。
   
    三是坚持实施“银发工程”,加强对青年教师队伍的“传、帮、带”工作。学校专门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巡视组,邀请以朱铃教授为代表的离退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家、教授和从事党务工作的老领导参加,每年拿出经费支持他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巡视督导等方面发挥作用,特别是鼓励、支持他们发挥好对青年教师队伍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讲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
   
    ——制定规划,加强科研,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西南交通大学不断加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支撑平台。
   
    一是坚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学校提出要尽快制定出西南交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确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重点研究方向;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力度,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级学科建设;为进一步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创造条件。学校2007年获准成为教育部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四川省辅导员培训基地。
   
    二是坚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工作。学校积极整合和加强校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力量,设立重点科研项目基金和专著出版基金支持和鼓励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已经完成或正在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出版《李达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硬核”及其剥取——当代社会主义的自我意识》、《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1919-1923)》等8部理论专著;荣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