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着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发布时间: 2011-03-21 浏览次数: 215

福建省着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文章来源: 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下简称“思政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以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为目标,着力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组织领导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一是完善机构建设,明确要求高校建立健全与院(系)同等建制的思政课教研机构,统一管理本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在经费、人员、硬件配备等各方面享有与其它教学科研二级机构同等的地位和待遇,使广大思政课教师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二是加大经费投入,2008年省里专门拨出100万经费用于思政课建设,同时要求各高校按每生每年不少于15元标准从学费中提取作为思政课建设专项经费。三是建立评估制度,把思政课建设作为高校教学水平评估和高校文明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思政课教学达不到基本要求的,教学水平测评不能评为优秀等级,不能评为省级文明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

 

二、加强学科与课程建设。学科和课程建设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有力支撑。一是把提高思政课质量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性质、特点和要求,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加强学科体系建设。全省高校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1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及博士点5个、硕士点17个。二是组织实施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带头人和课程带头人培养工程,采取授予名份、配备导师、教学观摩、科研立项、学习考察等措施加以重点培养,进一步汇聚学科队伍,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全省现拥有高校思政课国家级教学团队1支。三是按照教育部规定,开足开齐思政课各门课程,许多高校还把思政课纳入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范畴精心建设,全省现拥有高校思政课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28门,校级精品课程70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一是合理确定思政课教师编制,要求各高校按照师生1350-400的比例配备。二是严格思政课教师准入制度,明确规定新任思政课教师须具备马克思主义学科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位,未经岗前培训考核合格的或各级教学督导、学生评课不合格的,不得讲授思政课。加强培养培训,思政课05方案实施以来,先后举办22期思政课教师全员培训班、新任教师专题培训班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参训教师近5000人次,有效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三是强化教学研究,成立福建省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福建省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会,加强对教学中和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研究,支持思政课科研立项。2008年以来,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社科联省级合作课题35项、教育厅思政课教学研究专项近50项。四是建立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制度。每年有计划、分期分批组织思政课骨干教师开展社会实践、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2008年以来,先后组织300多名思政课骨干教师“海西行”活动,进一步了解省情、社情、民情,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今年8月中旬,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再次组织71名全省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开展“看看海西新变化”实践活动。

 

四、加强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环节管理是提高思政课质量的有效手段。今年初,我省召开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工作会议,决定把2010年作为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年,引导广大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讲究教学艺术,努力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一是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观摩活动,把每年5月确定为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观摩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提升教学整体水平。今年我省已组织200名思政课教研室主任、青年教师参加观摩。二是评选思政课“精彩多媒体课件”、“精彩教案”和“精彩一门课”,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推动广大教师采取启发式、案例式、解析式、研究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逐步实现思政课教学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三是从今年起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举办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论坛,总结、交流、推广教学改革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四是从今年起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调查活动,采取问卷调查、专家课堂听课等方式,全面了解全省思政课教学情况。五是启动实施省级高校思政课优质课程建设工程,每年遴选10门左右进行重点建设,并择优推荐参评省级思政课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