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联手培育“创业明星”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11-05-28浏览次数:364

校地联手培育“创业明星”

——江南大学构建“园区助推型”创业教育模式纪实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4月中旬,记者在江南大学采访时,学校学工部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朱新伟兴奋地告诉记者,从2006年至今,学校已有2000余名毕业生参与创业,创业成功率达60%10名校友被评为省级“创业明星”。

  这一切,缘于江南大学围绕科教产业园形成的“园区助推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大学生心中播撒创业“种子”

  2004年起,江南大学逐步将学校主体搬进蠡湖校区。两年后,总面积28平方公里的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组建,100多家企业落户园区。

  背靠园区,江南大学学生创业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大学生创业怎能打无准备之仗?江南大学开始了积极的探索。

  结合园区产业及行业发展现状,江南大学先后两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包括“创业学”、“企业管理”等46门课程在内的创业课程体系,开通了“职前教育网络学堂”等创业教育网络平台。“创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战色彩和针对性,对于缺乏创业知识的学生来说很解渴。”朱新伟说。

  该校2008级机械工程学院的冯立正,今年刚满21岁。如今,他和同学合伙办起了一个工作室,为当地中小型机械企业改装和维护生产设备,“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冯立正说,大一时的创业课令他记忆犹新。“学校请商学院的老师为我们讲注册公司的流程,教育学院的老师讲就业心理,法政学院的老师讲政策法规,为我们今后的创业进行了启蒙教育。”

  此外,由学校精心打造的“企业家进校园”、“创业大讲堂”等精品讲座,常常邀请商界“明星大腕”走进校园,“新东方”总裁俞敏洪、无锡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等都曾到校为学生传授“创业经”。

  校园成为学生创业“始发站”

  “创业教育不能纸上谈兵。”采访中,学校学工部部长朱飞告诉记者,为了鼓励学生在参与创业中增强创业本领,学校每年都会与园区合作组织实战色彩浓厚的创业竞赛,如“挑战杯”江苏省创业计划大赛、“演绎三国”动漫设计大赛等。“现在创业成功的毕业生,许多是从创业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在备战2008年江苏省第5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时,“创业明星”马腾的无锡麦梯时尚创意设计有限公司刚刚成立。他的创业团队是江南大学5个团队中唯一以实体公司参赛的队伍。

  为了备战大赛,马腾带领他的团队,精心制作宣传网站,详细调研服装设计行业市场前景,一举夺得无锡赛区第一名,此后不久,他获评江苏省“创业明星”。

  江南大学还面向不同对象在园区建立了见习、实习、孵化等创业实践基地。其中,仅针对大二、大三学生的创业实习基地就有155个。

  进入大三、大四后,经过创业文化的熏陶,有了一定的创业实践经历,不少学生开始萌生创业念头。为了让学生提前感受职场氛围,2009年,江南大学与园区联合引进“全球模拟公司”,每年为500名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免费创业实训。

  学生创业从校园走向园区

  在科教产业园9号,记者走进了无锡世纪蓝景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由大学生创业团队孵化出来的IT企业,公司经理叫江南,是江南大学2009届商学院毕业生。

  江南在校期间就不“安分”,是学生组织中的活跃分子,临近大四毕业时,他一份简历也没投,而是走上了创业这条路。与江南一样,不少江南大学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创业。对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创业项目,学校优先推荐其到园区发展,在那里,他们可以享受到税收减免、创业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一系列扶持政策。

  前不久,江南大学还和园区共同邀请当地银行、工商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来到园区,与大学生企业现场交流。江南就员工缴纳保险、毕业生档案寄存等问题进行了咨询。“我们还了解到,吸纳应届大学生就业可以得到国家的用人补贴。现在,我正准备提交申请材料呢!”

  截至目前,江南大学入园大学生创业企业已超过60家,在科教园区遍地开花,并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创业成功率达70%,注册资金连续两年实现翻番,年产值已突破两千万元。

  目前,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C区已经投入使用。江南大学国家科技园总经理助理陈德波说,园区将陆续动员分布在科教产业园各处的学生企业,集中到大学科技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