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11-04-21浏览次数:381

南京大学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文章来源: 南京大学

 

高校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以来,南京大学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项措施,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

 

一、抓指导,理顺机制,明确责任。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的宏观指导与管理,确保新课程方案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洪银兴任组长、由长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线专家学者为成员的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对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有关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和指导。同时,合并了思想品德教研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在此基础上组建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正处级建制),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相关管理工作。20083月,学校又成立了由分管文科副校长担任院长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该学院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研机构和学科点依托单位,也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专门负责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梯队建设等工作。

 

二、抓师资,强化培训,提升素质。为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学校在充分发挥既有师资作用的同时,根据专业背景,统一调集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历史系、商学院等院系的优质师资力量,由具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专业研究颇有建树的学科带头人领衔担任首席教授,组成老、中、青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团队。在工作中,学校强化课前培训。一方面积极选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的培训班,对所有相关任课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另一方面每学期开学前组织教师培训,邀请相关专家对最新课程要求、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学术研究、教学方式方法等进行传达、讲授。同时,采取“走出去”方式,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到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兄弟高校进行教学观摩和研讨,学习交流。选派教师到井冈山、大别山、苏南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了解改革开放成就,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三、抓学科,设立专项,深化研究。学校充分利用科研优势、学科优势,以研究促进教学,以学科建设带动课程建设。鼓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进行深入研究,及时将研究成果引进和融入课堂教学。经过相关领域的学者、教授集中研究和攻关,学校出版了《〈资本论〉的现代解析》、《走进马克思》、《回到马克思》、《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碑》等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著作,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学校还设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科研专项基金。每年在社科研究领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单独设立教学科研项目,每年5项,每项资助5000元,鼓励任课教师申报。此外,学校、公共管理学院每年分别下拨50万元和15万元,并在“985工程”二期项目中设立思政课专项经费100万元,专门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科研、教师培训、网站建设、社会实践等活动。

 

四、抓教学,注重创新,追求实效。一是创新教学方式。在以传统面授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的同时,全方位采用多媒体教学,并积极倡导多媒体教学向网络教学过渡,实现师生网上“零距离”接触,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延伸。目前,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开发的思政网站已经试运行,既丰富了四门课的教学内容,还实现了“思政进网络”。二是丰富教学内容。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在教学中既依据教材、遵照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适时针对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列出专题由不同教师进行讲授。三是加强互动式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经常安排课堂讨论、影片观摩等,在互动中进行启发式教学。四是丰富学生社会实践形式。精选社会实践主题,引导学生亲身感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关注和思考社会热点、民生问题,帮助他们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坚持改革创新、振兴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