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全力打造军训育人新模式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11-03-21浏览次数:430

华东政法大学全力打造军训育人新模式

 

文章来源: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近年来,华东政法大学结合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趋势,充分发挥该校国防生队伍优势,丰富军训活动内涵,全力打造“铸魂”、“铸形”、“铸德”三大特色工程,构建起了以军魂育人为主线、以强化思政教育为核心,以提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大学生军训工作体系,实现了对学生的全方位教育,促进了学生的全方面提高。

 

一、发挥国防生队伍优势,大力实施“铸魂”工程

 

在军队走“精兵利器”之路、新生军训走“扩招普及”之路的新时期,新生军训任务全靠部队承训已不现实。为激励本校国防生坚定从军信念、立志献身国防、提高军事素质,切实丰富本校军训工作内涵,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华东政法大学充分发挥国防生队伍优势,成功探索出由在校武警国防生具体承训、武警军官帮训的新模式。

 

国防生担任新生军训教官之前,要经过严格的上岗前培训,对队列动作,教学法等有关内容进行学习和考核,使参训国防生“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工作”。国防生以教官的身份,给新生做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发现和纠正军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一过程中,国防生教官的语言表达、军事素质、管理能力、工作方法、交际能力、组织指挥和谋划等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同时从大学生到“准军人”、从受训者到施训者的角色转变让国防生们对军事指挥和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既提高了军政素养,又坚定了献身国防的信念,实现了职业认同和军政训练的无缝对接。

国防生教官也有利于对新生的朋辈教育。新生参加军训后,以国防生教官为标杆,服从命令,严格训练,同时,新生更愿意与和他们年龄相仿并有类似成长经历的“学长教官”倾诉与沟通,使朋辈教育收效颇丰。

 

二、丰富军训活动内涵,大力实施“铸形”工程

 

为了实现“军训育人”的目标,学校不断健全规章制度,丰富活动内涵,组织会操表演,形成了以制度为指导,以训练为主体,以活动为保障的军训教学运行机制。

 

一是建章立制,拓展内容,增强组织纪律意识。华东政法大学建立了军事训练组协调会、教官评教评学、军训教员管理等制度,形成了面上有规划,点上有保障,系统完备的军训制度体系。同时成立以各军训连连长为首的检查小组,多次进行内务评比、板报评比、标兵评比,实行以“兵”训兵,充分调动各级训练的积极性。同时在整个军训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营造氛围,丰富内容,活跃生活,学校将军训教育内容定位为以队列训练为主,辅之以消防演习、电影展播、军歌联赛等多形式、重内涵的军政教育训练。通过制度规范、活动推进,从而增强学生的组织意识、纪律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是开展会操表演,彰显学生蓬勃朝气。学校在每年军训结束前一天,都隆重举行新生军训会操表演。军训会操分为分列式和会操表演两部分。分列式上,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昂首挺胸、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口号嘹亮,表现出尽洒青春壮志、立志成才的气魄。会操表演中,国防生在教官的口令指挥下表演擒拿格斗,动作整齐划一,军容严整有序,气势磅礴如虹,展示了大学生应有的良好形象。

 

三、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实施“铸德”工程

 

学校在军训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积极探索,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一点多面”的育人模式,即以爱校教育和内涵教育为切入点,以形式多样的军训活动为教育手段,牢牢把握方向,进行扎实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强调校史校情教育,把爱校荣校做实做细。学校坚持把爱校荣校教育工作贯穿于军训的全过程,通过专题报告会、座谈等形式,由校领导面向全体新生进行爱校教育,通过介绍学校光荣的历史、坎坷的历程以及近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并展望未来发展,使新生领会了校训含义,感受了华政精神,明确了时代对自己的要求,从而确立了新的奋斗目标。

 

  二是注重活动内涵教育,把爱国主义摆到突出位置。学校通过一系列方式将内涵教育与军训实际结合,创出特色的教育方式,从而带动爱国主义思想的渗透。如在军训期间,学校专门组织新生集体观看爱国教育影片,使新生们真实感受了部队的纪律性、组织性,更激励了他们的爱军爱国信念,陶冶了爱国主义情操。专门组织图片展示、世博宣讲,让学生真切感受祖国的发展,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组织军营歌咏比赛,新生们通过激情豪迈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