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以“顶层设计、协同联动、政策配套、氛围营造”的教学改革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6浏览次数:594

 

文章来源:教育部网站  

 

  近年来,同济大学在扎实推进教改项目的过程中,特别注重改革的顶层设计、协同联动、政策配套和氛围营造。学校的改革在向纵深推进,学生和教师都积极参与且从中受益,改革效果比较明显。

  一、顶层设计——注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顶层设计,通过改革促进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推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同济大学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获批后,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成立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领导小组,围绕教改项目的总体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党政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着手制定大学章程。教改项目由党委书记、校长亲自抓,把推进改革试点作为重要工作职责,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以此为契机,同济大学将教改试点工作与学校“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紧密结合,把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当前学校教育发展与实践的核心任务。在全面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的同时,根据学校特点与特色,参照设立校级教改项目,将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成效进行辐射,从而整体提升学校卓越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设立“同济大学教学改革与发展办公室”(简称教改办)具体负责教改项目的综合协调、监督与推进,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实施。

  二、协同联动——以协同联动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的实施,通过改革建立健全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体制机制。为全面落实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同济大学统筹制定国家教改试点方案,统筹推进试点实施,统筹进行督促检查,统筹开展宣传推广。校内各职能部门协调联动,进行考试招生制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评价方法、专业设置管理等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有利于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和模式;以国际化办学的路径服务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凸显国际化教育的特色,形成双学位培养规模,提高联合培养人才质量和水平,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以试点学院项目为依托,对学院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综合改革,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健康积极的科学研究氛围,营造适宜的人才成长环境。在校领导的强力推动和各个职能部门及院系全力配合下,同济大学围绕国家教改试点项目的协调与推进,全面探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体制机制建设。

  三、政策配套——将教育体制改革的成果转化为配套的政策与制度,通过改革建立提高与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同济大学在国家教改试点项目的推进中,强调制度执行力,注重配套政策落实,注重长效机制建设。结合国家教改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本着“促进创新、提高质量、聚焦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同济大学编制了校“十二五”卓越人才培养规划。在此基础上,学校在“985工程”新一轮建设的安排中,也与国家教改试点项目紧密结合,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给予建设。此外,对照国家教改试点项目提出的各项改革措施,校内有关职能部门具体协调落实、扎实推进,逐步制订出台与之相关的配套政策,落实保障条件,确保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学校从知识、能力、人格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的全方位改革,在师资、校企合作、国际交流等方面出台了多项配套政策,如课程责任教授制、助课制度、校企合作三级授牌管理制度、模块化引智制度、实验室开放制度等。人事政策方面,着重加强教师的培养和晋升制度改革。人事处与教务处合作开展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开展覆盖业务能力和教学管理的全员培训。以试点学院改革为契机,努力争取在退休政策、人员分流等人事政策的上有所突破。

  四、氛围营造——教育体制改革坚持正确的价值追求与办学理念更新,通过改革传承与升级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营造创新氛围,培育创新土壤。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决定着学校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大学文化、塑造大学精神是今后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动力和趋势,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推进国家教改试点项目过程中,同济大学秉承优秀办学传统,传承百年经验,凝练办学理念,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培育和凝聚大学精神,践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通过广泛宣传和动员,同济大学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已深入人心,在校内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形成了全校各个层面全员投入的工作态势。通过各项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实与制度化,学校每位教职员工都在通过不同形式参与教改试点工作且从中受益。

  两年多来,同济大学教育体制改革系列措施与成效获得社会广泛的关注与认可,教改部分成果也屡次被各类媒体公开报道,社会反响良好,教改示范效应显现。“人类社会要获得新的发展,就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创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校园,促成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成为三位一体……面对全球挑战,我们应该同心同德、同舟共济,打造出一艘新的诺亚方舟”——2012925日,同济大学校长裴钢教授面对《解放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