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利物浦大学:无“围墙”的国际化中国大学
文章来源:江苏教育网
中新网南京6月12日电(盛捷) 在苏州独墅湖边,坐落着一所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创立的高校——西交利物浦大学,有别于传统高校设计的是,这所学校没有围墙,整个学校完全融入的周围的社区,与四周的生活紧密相接,处处是入口,处处是出口。12日,面对记者,西交利物浦大学校长席酉民说:“我们的学校是一所没有“围墙”的中国大学,不仅是形态上没有围墙,在理念、资源和思想上都没有围墙。”
生态上无围墙
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国目前唯一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的在本一批次招生的中外合作大学,也是目前唯一一所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中外合作大学。整个学校俨然一派现代化的教学楼设计,一座占地60000平方米以太湖石为灵感的现代化教学楼甚是夺目。但是有别于其他国内大学的是,这所学校没有了传统学校的围墙,完全融入的周围的社区,与四周的生活紧密相接,处处是入口,处处是出口。
席酉民对学校的无围墙的设计,介绍道,我们是有意识的没有围墙,从生态上没有围墙,因为大学向社会开放,社会也需要大学的融入。
管理理念上的无“围墙”
“在管理上,我们是没有围墙,我们需要我们的学生用国际化的视野来看问题,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有全球的视野,不要用自己狭隘视野去看世界,而是要用世界的思维去看世界,世界是多样的,世界的民族是多样的,世界的国家是多样的,世界文化是多样的。
在席酉民的眼里学术体系的特征是自由活动、自由探索、静心研究,行政权力要利用权力和资源为学术活动创建和提供高效的支撑和服务,而不能成为领导者也不是管理者,学术体系与行政体系的共同目标是打造无形的、友好的、无缝链接的学习和研究平台。这意味着,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学生和老师成为主角,而行政员工甚至是学校领导则一同成为搭台的人。
师资的无“围墙”
在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校园里,教授100%来自全球招聘,并完全按照世界一流大学标准引进和配备教师队伍。大学教师来自10多个不同的国家与地区,毕业于世界各大名校。
席酉民说:“我们希望我们的老师来自于全球,也希望老师能放眼全球,这样才能培养出世界性的人物。”
学生思想上的无“围墙”
在国内的大学中,学生犯了事,大多由学校出面解决。而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学生承担民事责任,学校不会为任何人出面,该谁负的责任,谁就必须自己承担。
席酉民告诉记者,“他们迟早要走上社会,那个时候不会有人帮他们承担任何责任,他们必须学会面对,与其那时手足无措,不如现在未雨绸缪”。
“西方大学视学生为成人,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你完全有权决策。中国的大学,大部分把学生当成孩子,看着他、管着他,不松手,不给他们空间。”席酉民向记者表示,西交利物浦大学从学生入学那天起,就要让学生和家长改变对学生的看法,他们必须意识到,学生已经是成人,应该有独立的责任、独立的决策。但同时你可能长期被呵护,没有成熟,需要一定的帮助、指导或服务,学校会提供这样的指导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