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成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后盾
文章来源:江苏教育网
江苏的发展,关键靠人才,基础在 教育。“十二五”是江苏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高等教育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尤其重大。
西交利物浦大学:让学生从“一般”走向非凡
西交利物浦成立6年来,在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已经走在了前列。该校利用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上的空间,面向世界未来发展趋势,整合全球优质教育资源,融汇中西方高等教育优势,形成了独特的育人模式和大学运营体系。
经过6年的发展,西交利物浦大学独特的育人理念、高水准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浓厚的国际化特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被誉为“中外合作大学的标杆”和“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路者”。
西交利物浦通过大学理念、文化氛围、学校引导等,把学生从被动学习、盲目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实现‘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根本、以学习为中心、以兴趣为导向’的大学环境。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是把孩子转变成年轻的成年人,把学生培养成世界公民”。
该校前两届毕业生均超过90%的学生赴海外读研深造,受到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一流高等学府的青睐。学生实习或就业于摩根斯坦利、苏格兰皇家银行、渣打银行、英国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等世界知名企业。
苏州大学:创新学生培养模式
2010年12月,为契合国家产业升级转型和苏州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纳米产业的需求,苏州大学组建成立了纳米科学技术学院。去年10月正式成为教育部首批设立的17所“国家试点学院”之一,也是江苏唯一入选的学院。
学院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共建,实行教授治学,强化创新实践,积极体现中外合作办学特色、服务区域产业特色、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路径特色、导向明晰的分类培养特色,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师管理机制、学院内部管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及国际化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进展和突破。
为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改革,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苏州大学先后成立了敬文书院和唐文治书院。
敬文书院借鉴剑桥大学“学院与大学”两套教学系统管理模式,将“大课堂”和“课外辅导”相结合,实行社区管理,体现学科交叉的学习模式,发挥书院“第二课堂”作用,突出学生的学业辅导和道德培养。部分导师入住书院,与学生共同生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全天候、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
唐文治书院旨在推进苏大“卓越人文学者教育培养计划”。注重“第一课堂”教育功能,课程设置打通文史哲,兼及艺术与科学;实行教授联合授课,部分课程进行双语教学;重视阅读、讨论、作业环节,鼓励学生用外文和古文写作,着重培养文科优秀人才。在课堂教学之外,书院配备文史哲专业的十位导师,定期为学生学习、科研、人生规划等方面提供切实指导。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
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卫生类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百年来专注于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培养。
创新ICS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护生职业能力。即Imitation―院内模拟,以校内模拟实训基地为主要平台,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阶梯推进式实践,专业素质在模拟情景中养成。
Cooperation―校院(企)合作,学院与医药卫生单位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完成教学,实现订单培养,工学结合;Service―服务社会,师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专业教学与专业服务相结合,产学研结合。
践行“3S”教育管理模式提升护生人文素养,即贴近学生(Student)、贴近专业(Specialty)、贴近社会(Society),实现学校教育与岗位要求的“零距离”,全面培养学生的“医者仁心”。在全国通过率只有50%的护理专业执业资格考试中,苏州卫院连续17年在全国名列前茅,近三年的通过率保持在99.6%以上。护理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近年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改革突破,全面实施“一区二园”特色发展战略,创新实施“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董事会制、理事会制等体制机制,形成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多元评价的运行机制,增强办学活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成效明显。
“一区”即“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验区”。围绕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题,与行业企业合作建设“四个基地、八个中心”、实施“三融教育”、选聘“两支队伍”、建立“一个体系”,创新多方参与的管理体制机制,统筹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综合配套改革,科学规划、系统设计、个性化培养和综合性开发相结合,建设完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和监控体系,持续改进实施素质教育方法和过程,全面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文化素质教育。
“二园”即“软科学与技术服务园”和“苏州市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园区内重点建设现代物流学院和苏州市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前者实行董事会决策制、院长负责制、人财物相对独立,实行资产共投、员工互派、经费共筹,探索实践校商企一体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公担”的办学体制。
后者实行理事会制,明确校企合作各方的职责和权益,调动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促进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制度化;实行理事会下设办公室运行制,通过政策支持、资源共享,实现人才培养、创业孵化、集聚加速的良性循环。
无锡商职院:“四育四联”培养商科人才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重诚信、善沟通、懂管理、会经营”的商科人才特质,以诚信教育、沟通教育、管理教育、经营教育“四育并举”的教育内容体系和科学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以政、行、企、校“四方联动”为机制,实施商科人才教育的总和。
学院依据商科人才核心特质,强化诚信教育,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强化沟通教育,加强社会能力教育的指向性;强化管理教育,增强学生参与企业管理的实战力;强化经营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学院围绕“四育”体系,创新育人机制。拓宽“四方联动”范围,深度合作,融成才与成人教育于一体,全过程、全方位开展合作育人,将政、行、企作为人才培养的要素纳入人才培养过程,构建了“四方联动”的人才培养过程机制。
学院根据“四育四联”要求,教学实施创新,构建第一、二课堂有效对接的素能培养模块,在第二课堂实行分类管理,实施模块操作,推行学分认证,促进学生的实践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