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全国大学生程序设计邀请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软件类创新竞赛,旨在展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在压力下运用计算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国内外高校都十分重视这些赛事,中国内地几乎所有知名高校均组织参与。这些创新竞赛是培养全面发展优秀创新人才和历练计算思维能力的一类重要活动和平台,并直接与学生就业相关,得到了各科技公司的高度认同。
为进一步大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软件人才,选拔优秀学生代表我校参加ACM-ICPC亚洲区域赛、全国大学生程序设计邀请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软件类创新竞赛,学校决定举办“Wishare杯”第八届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南京运享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为表现优异的参赛学生提供奖品以资鼓励。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教务处
承办单位: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
赞助单位:南京运享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二、参赛对象
符合以下任意一个条件、保证遵守竞赛规章制度的在校本科生:
(1)一年级或二年级学生;
(2)未获得过ACM-ICPC亚洲赛或全国邀请赛奖牌的三年级或四年级学生。
三、竞赛内容与规则
参照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http://cm.baylor.edu)要求,在限定时间内通过程序设计解决一定数量的实际问题。
具体竞赛规则如下:
1. 个人独立参赛;
2. 竞赛分网络预赛、现场决赛两个阶段;
3. 网络预赛分散进行,参赛选手需要自行上网解答题目;
4. 现场决赛集中封闭进行;
5. 网络预赛至多命题12题,现场决赛至少命题8题、至多命题10题;
6. 网络预赛时间至多12个小时,现场决赛时间为5个小时;
7. 在现场决赛中,参赛选手可以携带诸如书、手册等纸质资料,但不能携带电子资料、计算设备和通信工具;
8. 竞赛解答提交给裁判称为运行,每一次运行会被判为正确或者错误,判决结果会及时通知参赛选手;
9. 网络预赛、现场决赛均根据解题数目和用时进行排名;
10. 竞赛编程语言包括C、 C++或Java。
四、竞赛安排
1. 学院组织报名:2016年2月29日—2016年3日15日;
2. 网络预赛:2016年4月上旬;
3. 现场决赛:2016年4月下旬。
五、竞赛奖励
1. 竞赛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最佳女选手:
(1)特等奖1名;
(2)一等奖获奖比例不超过10%,且不超过15人;
(3)二等奖获奖比例不超过15%;
(4)三等奖获奖比例不超过25%;
(5)最佳女选手1名(可选),可与上述奖项兼得。
2. 竞赛成绩优异的参赛选手将获得南京运享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奖品:
(1)冠军选手获得价值2000元以上的奖品;
(2)亚军选手获得价值1000元以上的奖品;
(3)季军选手获得价值500元以上的奖品;
(4)其他一等奖选手获得价值300元以上的奖品;
(5)最佳女选手获得价值500元以上的奖品(可选),可与上述奖项兼得。
3. 冠军选手获得“Wishare杯”冠军奖杯。
4. 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参赛选手经选拔可获得入选2016年南京邮电大学ACM程序设计竞赛集训队的资格,集训成绩优秀的选手代表我校参加ACM-ICPC亚洲区域赛、全国大学生程序设计邀请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高一级赛事。
六、竞赛报名
学院组织报名,填写“南邮第八届程序设计竞赛报名表”(附件),并于2016年3月15日前同时发送到acm@njupt.edu.cn、nuptacm@gmail.com.
七、竞赛联络与指导
1. 竞赛联系人:陈老师 电话:18951767220
2. 竞赛邮箱:acm@njupt.edu.cn、nuptacm@gmail.com
3. 练习网站:http://acm.njupt.edu.cn
4. 竞赛指导和信息发布QQ群:南邮ACM程序设计交流群(群号为225811372,选手应加入,需提供正确的学号、姓名进行认证)。
5. 网络预赛和现场决赛更多规则、决赛名额等未尽事项择日公布或通知,最新信息将会发布在南邮ACM程序设计交流群。
6. 以上内容如遇特殊情况和不可抗力因素,会做相应调整,活动最终解释权归竞赛组委会所有。
八、赞助单位简介
运享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Wishare)是南京邮电大学校友创办的一家提供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体育大数据分析监测等多种体育服务的创新型互联网公司,总部设在南京,目前公司大部分员工是南京邮电大学毕业生。
该公司对体育行业深入研究,将体育场馆、运动人群与互联网结合,为体育管理部门及从业人员提供体育场馆互联网运营管理平台、体育产业基础数据平台、全民健身平台及其相关的服务平台等。
运享通致力成为体育产业互联网的领航者,热忱欢迎南京邮电大学同学来工作或实习(http://home.xports.cn/)。
九、附件
教务处
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
二O一六年二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