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着力构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发布者:傅亚宁发布时间:2018-09-01浏览次数:569

      安徽省按照“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特色办学”的发展思路和“地方性、应用型、合作式、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主动服务省域产业发展,构建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明确应用型办学定位。出台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安徽特色应用性高等教育体系。开展应用型高校建设改革试点工作,遴选“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探索建设方法和路径。立项建设9所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并将应用型高校建设作为省委对高校领导班子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近3年投入3.4亿元重点建设128个应用型新专业,每年投入1.5亿元重点支持建设18个应用型学科。每年发布专门报告,将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情况作为编制招生计划的重要指标。

  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能力导向的应用型模块化课程改革,把握产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迫切需求,确定相应专业核心能力,推动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发应用型课程,形成层层递进、相互支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探索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高校标准。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和联合培养机制,立项建设600多个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60多个产学研用合作联盟、300多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深化校校协同,成立安徽省和长三角地区应用型高校联盟,推动高校共建学科专业,共享优质资源,共商办学标准。强化国际协同,推动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连续10多年举办中欧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举办“校中院”、联合开设应用型专业。以项目和学科竞赛为抓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每年投入2亿多元资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投入1500万,面向全部本科专业开展近100项学科竞赛,年参赛人数超50万人次。

  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和质量保障机制。积极推进评价机制改革,以学习过程、应用能力和毕业设计能力为核心,转变学生评价机制,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教师分类管理制度,培养教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和产学研合作能力。推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在全省新建本科高校推行学生自由转学转专业、学分互认和跨校主辅修、实践小学期制。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实施本科高校编制周转池制度,建设30多个教师能力发展中心,开展“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