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举办“融合全景、VR和AI交互式场景教学创新”工作坊活动
发布时间: 2024-08-16 浏览次数: 134

8月15日,南京邮电大学在仙林校区融创教学空间举办了“融合全景、VR和AI交互式场景教学创新”工作坊活动活动旨在探索“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教学创新。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院综合处韦笑处长、山东省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李红霞常务副主任、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教研室副教授高杉老师、四川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吴旭敏老师、山东职业学院城市轨道学院张风琴院长作专题报告。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刘胜利副处长主持活动并作专题报告。

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院综合处韦笑处长在报告中表示,在已有近120年建校历史的农业特色类院校,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之初一直持观望态度,直到2021年才开始做一些尝试。2022年正式通过一流教学条件提升项目和教学环境美育浸润项目两大举措,开启了全校数字化改造“新纪元”。学校使用全景教学空间完成了常态教学、慕课西部行、新文科教学、新农科教学、竞赛活动、教师发展等创新尝试,既满足了学生的高需求,又支持了优秀课程的输出。

 

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院综合处韦笑处长作专题报告

山东省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李红霞常务副主任在报告中向大家介绍了她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取得的成果。通过在全景教学空间中开展课堂观摩、研讨,制定出每一期课程思政活动的主题和形式,逐步解决了通识课教学、信息化教学问题;建立校(院)红色教育基地,开发特色资源、场馆,让场景跟着人走,打造浸润式红色教育与体验空间;成立省级课程思政中心,把山东省高校的力量集中起来,开展了一系列国家级、省级课程思政联合教研、教学沙龙活动,并研制了山东省课程思政教育指南。下一步将融合校史、黄河文化、课程图谱等内容扩展应用场景,丰富课程思政内涵。

 

山东省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李红霞常务副主任作专题报告 

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刘胜利副处长在报告中从全景建设的背景、创新点、应用思路和未来发展方向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学校近几年教育数字化转型之路。全景教学空间自建成后,学校用于面向全校学生开展通识教育课,特别是十个一工程的红色校史专题课,教学效果突出,也让学校发现了课堂改革创新的着力点。目前,全景支持着学校各类创新课堂的常态运行,如书记、校长主讲开学第一课“宪法在身边”直播共享课堂《电路分析》日常翻转讨论课教学留学生教学教室教学创新训练营

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刘胜利副处长作专题报告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教研室副教授高杉老师,用无穿戴虚仿技术创建真实的全景工作环境,方便学生观摩虚拟工厂,提升职业认知。基于智慧树“知到”网络教学平台和全景教学空间,利用学生手机端为实训互动终端,用教学数字化手段深度组织学生实训教学,突破教学过程“有趣”关解决了学生注意力难争取、学生对工作场景认识不足、学习大局观难构建、实践教学组织难四大课堂痛点。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教研室副教授高杉老师作专题报告 

四川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吴旭敏老师用全景式裸眼3D场景带领大家缓缓进入羌族人民生活的高原,大家的情绪随着场景的变换和运镜起伏着。吴老师在课堂中加入动捕数字人,清晰的展示出舞蹈动律和肢体与肌肉的细节,AI助手现场的解答学生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人工智能赋予课堂以全新的眼睛、全新的情感体验和全新的表现空间。

四川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吴旭敏老师作专题报告

山东职业学院城市轨道学院张风琴院长通过同步课堂网在山职的全景教学空间实现与现场的互动。她以学校“2+7+1”综合立体交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为例,介绍了学校开展“职业西行”的实践探索经验。学校还通过这样一门特色课程与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起长期且良好的课堂交流,通过AI完成车辆构造、车辆类型等知识点的学习,通过课堂互动工具保证远端课堂活跃度,通过学习数据采集和反馈把握教学效果,完成跨越三千里的高质量同步学习。

山东职业学院城市轨道学院张风琴院长作线上专题报告

本次“融合全景、VR和AI交互式场景教学创新”工作坊活动,专家和参会教师一起积极加入到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交流中,深度探讨数字化背景下课堂教学和学校发展的方向。南邮作为一所以信息为主要特色的“双一流”高校,在今年6 月份发布了“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南邮方案,全面部署推进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微专业等,打造多层次、立体化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持续为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知识素养和创新思维的新质人才,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南邮力量。

与会专家教师

 (撰稿:潘天卉 摄影:潘天卉  初审:刘胜利  编辑:潘天卉  审核:沈建华)